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志端北宋 892 — 9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 【介绍】: 五代时僧。
福州人
初于本州南涧寺出家。
二十四岁时,谒安国弘瑫而悟法。
后住福州阳山瑞峰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9 福州(今属福建)人。
初于本州南涧寺出家。
24岁,谒安国弘瑫而得法。
后住福州阳山瑞峰院。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志端八九二~九六九),俗姓俞福州(今属福建)人。
受业于南涧寺
福州阳山瑞峰院。
宋太祖开宝二年卒(《禅林僧宝传》卷一○),年七十八。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
禅师名志端
福州俞氏子。
受业于南涧寺
年二十四。
谒安国弘瑫禅师
有僧问。
万象之中。
如何独露身。
举一指。
其僧惘然而退。
忽契悟。
至夜启曰。
今日见和尚一指。
知和尚用处。
曰。
汝见何道理。
亦举一指。
笑令去。
寻住林阳。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木马走似烟。
石人趁不及。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曰竹箸一文一双。
有僧夜至方丈。
以衲蒙首。
僧忽搴衲。
问谁。
僧曰某乙。
泉州沙糖。
舶上槟榔
僧不解。
瞠目。
曰会么。
曰不会。
曰汝若会即廓清五蕴。
吞尽十方。
又谓门弟子曰。
佛法无许多般。
但凡圣一真。
犹存见隔。
见存即凡。
情忘即佛。
教中谓之称性缘起。
则俯仰进止。
屈申谦敬。
无一法可转变。
有生住异灭相。
况我祖师门下。
合作何理论。
开宝元年八月作偈曰。
来年二月二。
与汝暂相弃。
爇灰散长江
勿占檀那地。
道俗皆写记之。
明年正月二十八日
郡人竟入山。
二月一日
太守亦至。
从官驺史侦伺。
信宿如市。
二日饭罢。
端升座叙行脚本末。
辞众。
长老应圆者。
出众问曰。
云愁雾惨。
大众呜咽。
未当告别。
愿赐一言。
垂一足。
进曰。
法镜不临于此土。
宝月又照于何方。
曰。
非汝境界。
曰恁么。
则沤生沤灭。
还归水。
师去师来。
是本常。
作嘘声。
复与数僧酬答罢。
归方丈。
至亥时问众曰。
世尊灭度时节是何日。
对曰二月十五日子时
曰吾今日子前。
于是泊然而化。
阅世七十八。
坐六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法圆唐末宋初 900 — 97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郝
真定元氏人
后唐长兴二年
出家于乡之观音院
既落发受具。
遂游方。
阅藏典于韶山。
而后归。
晋开运三年
契丹京师
其主耶律德光
回军至栾城而死。
虏酋麻答耶律解里常山
不即去。
常山之人。
谋逐之。
虏知而先发焉。
城中无少长。
皆被屠戮。
天王寺
丧八僧。
其一也。
引颈再受刃。
如木石然。
呼曰。
猛乞一剑。
即身首异处。
昏无所知。
至暮睹反照独念曰。
冥漠之中亦有日月如此。
徐扪其颈。
则首在焉。
然犹疑之。
不敢摇动。
时虏已溃遁。
城中居民稍定。
明日或扶之归院。
院僧方晨粥。
见之以为鬼物。
遽惊散。
久之询其故。
乃悲喜相贺。
然察其颈。
则周匝有痕。
如线许终身。
周显德中
又寓大名成安县卯斋寺。
温寻藏义。
开宝六年
集众说法。
坐逝。
茶毗致舍利如粒。
寿七十四。
腊五十一。
范鲁公质闻而叹曰。
夫看经精进之力。
乃能见验于生死之际。
则佛之道果可诬乎。
释法圆
俗姓郝
真定元氏人也宿殖之缘出尘无滞。
后唐长兴二年投本府观音院勤勤诵习。
师与落发。
间岁受满足戒。
后策枝负囊巡礼诸方。
至韶山挂锡看大藏经焉。
晋开运三载却来本生地寓天王院
来年契丹犯阙。
戎王耶律德光
回至常山栾城而死。
永康王兀谷代为蕃国之主。
时旋军自镇州董戎。
北返留酋长麻答耶律解里守于下京。
常山也。
晋之臣寮兵士尽在斯矣。
汉儿将帅谋逐丑虏。
其计未决两分街巷。
汉人在蕃之中者。
蕃人先发无少长皆被屠戮之。
天王院八僧殊死。
预其数也。
其时见杀者尤众。
引颈两受刃。
如击木石。
呼曰。
猛乞一剑。
遂身首异处。
至暮如梦中忽睹晚照。
亦微悟被戮。
意之自谓。
死已冥寞亦见日月。
逡巡举一臂。
试扪其头。
乃觉如故。
再三疑之不敢摇动。
虑其分落也。
又谓血凝所缀。
重扪之绕颈有痕缝。
如线许大
终身如此。
时城中既逐出蕃部稍定。
人扶起诘朝归院。
院僧方将食粥。
谓为鬼物。
一皆奔散。
迟久审得其实。
喜言再生。
远迩观礼且叹希奇。
常山之人竞陈供施。
自后复往诸方居无定所。
周显德中大名府成安县卯斋院温寻藏教。
开宝六年忽谓众曰。
人生虚幻何能久长。
物极则迁。
生死涅槃必无少别。
遂不数日而长逝。
黑白之众若丧所亲。
及送就茶毗日。
感舍利若之皂粒焉。
春秋七十四。
法腊五十一。
范鲁公质亲问厥由。
深加郑重。
再询履行。
则大藏经已两过披读矣。
福州楞伽寺矿师者。
海坛戍卒之子。
厥初母氏怀娠冥然不喜荤胾。
洎乎诞育岐嶷异常不哜鱼肉。
年及八岁甘嗜野菜。
若锄斸种者。
即言杀伤物命。
每见家厨亨燀毛鳞。
则手掬沙灰投于爨镬。
贵其不食。
自言。
开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
多说未萌事后皆契合。
便请出家因披法服。
顶有香气如爇沈檀。
号为圣僧
侍御史皇甫政为留后。
请入府署
因作肉䭔子百数。
唯一是素者。
盘器交错悉陈于前。
意验其凡圣耳。
矿临筵径拈素者啖之。
馀者手拂而作。
时皇甫部曲一皆惊叹。
每出街巷众人围绕。
自言。
寿止十三当定归灭。
至是果终。
遂于寺前火化倾城士女哭泣。
依轮王法树浮图焉。
复次唐开元中太原东北有李通玄者。
言是唐之帝胄。
不知何王院之子孙。
轻乎轻冕尚彼林泉。
举动之间不可量度。
身长七尺馀。
形貌紫色眉长过目。
髭鬓如画发绀而螺旋。
唇红润齿密致。
戴桦皮冠衣布缝掖之制。
腰不束带足不蹑履。
无皴皲之患。
无垢汗之侵。
放旷自得靡所拘绊。
而该博古今洞精儒释。
发于辞气若铿巨钟。
而倾心华藏未始辍怀。
每览诸家疏义繁衍学者穷年无功进取。
开元七年春赍新华严经。
曳筇自定襄而至并部盂县之西南同颖乡大贤村高山奴家。
止于偏房中。
造论演畅华严。
不出户庭几于三载
高与邻里怪而不测。
每日食十颗柏叶饼一枚。
馀无所须其后移于南谷马家古佛堂侧。
立小土屋闲处宴息焉。
高氏饼亦至。
尝赍其论并经往韩氏庄。
即冠盖村也。
中路遇一虎。
玄见之抚其背。
所负经论搭载去土龛中。
其虎弭耳而去。
其处无泉可汲用。
会暴风雨拔老松去。
可百尺馀成池。
约深丈许。
其味香甘。
至今呼为长者泉。
里人多因愆阳临之祈雨。
或多应焉。
又造论之时室无脂烛。
每夜秉翰于口两角出白色光。
长尺馀。
炳然通照。
以为恒矣。
自到土龛俄有二女子衣赀布。
以白布为惨头。
韶颜都雅馈食一奁于龛前。
玄食之而已。
凡经五载至于纸墨送无亏。
及论成亡矣。
所造论四十卷。
总括八十卷经之文义。
次决疑论四卷。
绾十会果因之玄要。
列五十三位之法门。
一日乡人聚饮酒之次。
玄来谓之。
曰汝等好住吾今去矣乡人惊怪谓为他适。
乃曰。
吾终矣。
皆悲泣恋慕送至土龛。
曰去住常也。
乡人下坡。
回顾其处云雾昏暗。
至子时俨然坐亡龛中。
白色光从顶出上彻太虚。
开元十八年暮春二十八日也。
报龄九十六。
达旦数人登山见其龛室内。
蛇虺填满莫得而前。
相与启告蛇虺交散。
耆少追感结舆迎于大山之北。
甃石为城。
而葬之。
福山逝多林兰方山是也。
葬日有二斑鹿双白鹤杂类鸟兽。
若悲恋之状焉。
大历九年六月内有僧广超。
到兰若收论二本。
召书生就山缮写。
将入汾川流行。
其论由兹而盛。
至大中中。
闽越僧志宁将论注于经下。
成一百二十卷。
论有会释七卷不入注文。
亦写附于初也。
宋乾德丁卯岁
闽僧惠研重更条理立名曰华严经合论。
行于世人所贵重焉。
系曰。
北齐内侍刘谦之随王子入台山焚身。
谦之七日行道。
感复丈夫相。
冥悟华严义。
乃造论六百卷。
久亡。
至李长者之化行晋土。
神变无方。
率由应以此身而为说法也。
或曰。
李论中加乎十会。
经且阙焉。
依梵字生解可非迷名耶何长者说法之有。
曰。
十会理有宜俟后到之经。
所解南无言离中虚也。
此配法观心也。
若知触物皆心方了心性。
故经云。
知一切即自性。
则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此乃心境如如则平等无碍也观李之判教该博。
可不知华言义耶。
尝闻幽州僧惠明鸠诸伪经并华严论同焚者。
盖法门不相入耳。
伪经可爇。
李论难焚。
伊非小圣境界也。
亦犹杨墨之说与儒相违行方外者复憎孔孟。
水火相恶未始有极。
苟问人分曹并进无相夺伦哉。
论曰。
丹成转数。
服则登仙。
慧鍊功夫验之果證。
若或名未标于箓籍。
力未合于经
乌以经举此身出过凡世。
徒秖眩曜肉眼惊忙猿心。
所谓释氏之俦高下异尔。
亦乃譬同群象也。
牙能抵触鼻善卷舒。
力却九牛奔过驷马矣。
别有阿耨池岸香醉山阴象。
则鼓双翼以飞腾。
用七支而巧便。
与夫海山之象百倍绝伦。
厥号蔼罗伐拿。
象中龙也。
谅知沙门有所感通斯之谓欤。
若夫能感所
则修行力至必有天神给侍是也。
能通所感。
则我施神变现示于他是也。
能所俱感通则三乘极果。
无不感通也。
梁慧皎为传创立神异一科。
此唯该摄究极位之圣贤也。
或资次徵祥阶降奇特。
当收不尽。
固有缺然。
及乎宣不相沿袭。
乃釐革为感通。
盖取诸感而遂则智性。
修则感欤果乃通也。
覈斯理长无不包括。
亦犹班固增加九流变书为志同也。
复譬圣人重卦不亦愈于始画者乎。
然则前不仰观俯察后可变此非宣师之能据嘉祥变例而能矣。
原夫室静生虚白。
静则神通。
儒玄所能我道奚若。
引发静虑自在现前。
法不喧嚣万缘都泯。
智门开处六通由是生焉。
动相灭时五眼附兹照矣。
目连运用彰何第一之名。
那律观瞻有是半头之见迷卢入其芥子。
海水噏于毫端。
不思议时凡夫之口两丧神通生处诸佛之境界一如。
复次我教法中以信解修證为准的至若译经传法生信也。
义解习禅悟解也。
明律护法修行也。
神异感通果證也。
孰言像末无行果乎。
亦从多分说也。
秖如檀特刻杖表侯景之西归。
河秃指天知文襄之南面光安乐之行弟子證三昧之门。
泗上僧伽十九类身之应现。
万回尊者五千馀里之往来。
诸方更有其异名。
此刹弥观其奇迹。
难拘定态莫检恒形。
从愿海而起身。
元惟智积。
自意生而分
素是康僧。
岸睹菩萨之迎生英致秦襄之就食。
留年不测示迹无方。
或扬化于数朝。
或受龄于三百。
或令灶祠而堕。
或得御笛而回。
圭戒岳神安救唐相。
或漉龙儿而至。
或擎销骨而征。
入圣寺门认诸葛亮
或神光出口。
或怪物沈河。
丰干识其文殊。
无相免其任侠。
梦送浮图而渡海。
身分窑窟以安禅。
或放毫相之光。
或令公主之诞。
或获珠之烁烁。
或扰虎之耽耽。
或记宰臣
或移巢鹊。
寿过百岁身隐五台
或谶草书。
或求听众。
或隐形而留影。
或见母而便生。
或题异辞。
或语虓兽。
记韦公之灭度
惊张渎之夜归。
不濡其服而渡溪。
不泄其秽而恒食。
或倒立而死。
或直吐其鸠。
或身首异处而还连。
或半年坐亡而复起。
若以法轮启迪。
多作沙门之形。
设如异迹化成。
或作老叟之貌(寒山拾得)疮痍可恶疥疠堪嫌。
或逆牾于恒流。
或诪张于下类。
伊皆难测。
孰曰易知。
将逆取顺之由。
反权合道之意耳。
或曰。
感通之说近怪乎。
对曰。
怪则怪矣。
在人伦之外也。
苟近人情之怪。
乃反常背道之徒欤。
此之怪也。
非心所测。
非口所宣。
能至其涯畔矣。
令神仙鬼物皆怪者也。
仙则鍊成怪。
鬼则自然为怪。
佛法中之怪则异于是。
何耶。
动经生劫依正法而
致自然显无漏果位中之运用也。
知此怪正怪也。
在人情则谓之怪。
在诸圣则谓之
感而遂
故目篇也。
故智论云。
以禅定力服智慧药。
得其力已遂化众生。
复置世界于一毛。
疑海水为五味。
故曰缘法察境。
唯寂乃照。
始验佛门龙象间代一生出而摄诸不惭愧也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重显北宋 980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52 【介绍】: 僧。
遂州人
俗姓李字隐之
家世豪富,以儒业传。
幼承家学而志存出世,因离俗入道。
得法于智门祚禅师
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
有《瀑泉集》。
全宋诗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
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
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五年
真宗天禧中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
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
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全宋文·卷三二六
重显九八○——一○五二),俗姓李字隐之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人。
幼出家,受具足戒。
方至随州,参云门宗大师智门光祚,居五年,尽得其道。
池州景德寺首座讲僧肇《般若无知论》。
后为苏州洞庭山翠峰寺住持。
曾会请,住持明州雪窦山贤圣寺三十一年,朝廷赐号明觉大师
重显工翰墨,曾举古代公案百则,以韵语颂其奥旨,此即《雪窦颂古》,于禅宗影响深,云门宗风由是大振,世称「云门中兴」。
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著作除《颂古集》一卷外,尚有《祖英集》二卷、《瀑泉集》一卷、《拈古集》一卷等,门人集其著述及语录,后合编为《明觉禅师语录》六卷(存)。
事迹详见吕夏卿明觉大师塔铭》(大正藏卷四七《明觉禅师语录》卷六附)。
禅师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人
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
生于李氏。
幼精锐。
读书知要。
下笔敏速。
然雅志丘壑。
父母不能夺。
竟依益州普安院。
沙门仁铣为师。
落发受具。
出蜀浮沈。
荆渚间历年。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者。
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否。
觉曰。
先师无此语。
莫谤先师好。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而法眼肯之。
其旨安在。
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
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旁。
辄匿笑而去。
客退。
数之曰。
我偶客语。
尔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智未正
择法不明。
曰岂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桩旧处寻。
阴异之。
结以为友。
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尝游庐山栖贤时。
禅师居焉。
简严少接纳。
藞苴不合。
作师子峰诗讥之(师子峰在栖贤之后)。
曰踞地盘空势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头。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禅师
于山前庄。
先往。
机语不契。
亦竟不见。
北游至复州
北塔祚禅师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蜀人
知见高。
学者莫能觏其机。
俊迈。
爱之。
遂留止五年
尽得其道。
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
灵隐
三年。
陆沈众中。
俄曾公奉使浙西。
访灵隐
无识之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
向所附书。
袖纳之曰。
公意勤。
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本曰。
然行脚人。
于世无求。
敢希荐达哉)。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吴江翠峰虚席。
举显出世。
开法日。
顾视大众曰。
若论本分相见。
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
诸人随山僧手看。
无量佛土一时现前。
各各子细观瞻。
其或涯际未知。
不免拖泥带水。
于是登坐。
又环顾大众曰。
人天普集合。
发明何事。
岂可互分宾主。
驰骋问答。
便当宗乘去。
广大门风。
威德自在。
辉腾今古。
把定乾坤。
千圣只言自知。
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声前悟旨。
犹迷顾鉴之端。
言下知归。
尚昧识情之表。
诸人要识真实相为么。
但以上无攀仰。
下绝己躬。
自然常光现前。
个个壁立千仞。
还辩明得也无。
未辩辩取。
未明明取。
既辩明得。
便能截生死流。
踞佛祖位。
妙圆超悟。
正在兹时。
堪报不报之恩。
以助无为之化。
后住明州雪窦。
宗风大振。
天下龙蟠。
凤逸衲子
争集座下。
号云门中兴
尝经行植杖。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
树凋叶落时如何。
露金风。
云门答遮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曰。
待老汉有悟处。
即说。
熟视。
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众集。
曰。
大众今日。
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此座。
宗遂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神光射斗牛
又问出匣后如何。
曰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虽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馀敷扬宗旨。
妙语遍丛林。
皇祐四年六月十日
沐浴罢。
整衣侧卧而化。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
建塔山中。
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
窦禅师
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李氏子
幼精锐抗志尘表。
普安诜上人。
出家受具。
遍历讲筵
游刃经论。
问辩风驰。
同学敛气。
不敢伸。
弃而归禅。
出蜀入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于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么。
觉曰。
无此语莫谤先师。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法眼肯之。
其旨在。
师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傍。
辄匿笑而去。
客退。
师数之曰。
我偶客语耳。
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未正。
择法不明。
师曰。
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椿旧处寻。
师阴异之。
结以为友。
师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有诗云。
红芍药边方舞蝶。
碧梧桐里正啼莺。
离亭不折依依
况有春山送又迎。
尝依栖贤湜公
机不合。
作师子峰诗而去。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师。
于山庄前。
先往。
机语不契。
师亦竟不见。
遂南游。
智门祚禅师
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知见高。
学者。
莫能觏其机。
师俊迈。
智门爱之。
一日伸问曰。
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智门召师。
师近前。
智门以拂子蓦口。
打拟开口。
随又打。
师豁然开悟。
依止五年。
尽得其道。
师与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问师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师。
师至灵隐
三年陆沉众中。
俄曾公。
奉使浙西访师。
灵隐无识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
师袖纳之曰。
公意勤然。
行脚人非督邮也。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师出世。
初住吴江翠峰。
后迁明州雪窦。
曾公守越时。
敦请也。
上堂云。
春山叠乱青。
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
独立望何极。
便下座却顾谓侍者曰。
适来有人看方丈否。
曰有。
师曰。
作贼人心虚。
师举宗教三十馀年。
海内奇衲子争赴之。
暮年。
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又书壁文。
戒进后学。
其略曰。
身如行厕。
利称软贼。
百年非久。
三界无
惜寸阴
当求解脱。
读者鼻为之酸师一日偶经行。
植杖于林下。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
露金风。
云门答这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出众对曰。
待老汉有悟处即说。
师熟视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
众集。
师曰。
大众。
今日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日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升此座。
宗遂升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
神光射斗牛
又问。
出匣后如何。
曰。
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容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宗即承天宗禅师也。
师一日游山。
四顾周览。
侍者
何日复来此。
侍者哀乞遗偈。
师曰。
平生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履衣盂。
散及徒众。
乃曰。
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
北首而逝。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夏。
塔全身于寺之西坞。
赐号明觉禅师
系曰。
云门一宗。
得雪窦而中兴。
不然亦扑扑矣。
师器宇凝重。
即袖中一书。
三年仍还本人。
便足气压千古。
家声浩浩。
子孙绳绳。
岂偶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重显字隐之姓李氏遂宁人也。
普安仁铣出家,受具后,横经讲席,究理穷玄,诘难转深,机辨无敌,咸钦法器。
元莹讲《圆觉疏》于大慈寺往复辩难,莹不能屈,曰:“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彼待子之求也久矣。
”往诣石门,留居三年,殊无所契。
负簦南游,首造智门𧙓,即申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门召近前,击以拂子。
方儗陈词,又忽击之,遂豁然开朗,无可言说。
将造钱塘,值曾学士淮南以书荐于珊禅师
灵隐,浮沈众中,忽焉三载
曾奉使归访之灵隐,无识之者,乃于净头寮舍物色得之。
曾询荐书,出袖中纳之,曰:“公意勤勤,然行脚人非书邮也。
由是奇之。
有《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蚤过,灵台一点不楷磨。
区区逐日贪生去,唤不回头争奈何?
”出住翠峰,忽迁净慈,未几移主雪窦。
上堂,僧问:“雪覆芦花时如何?
”曰:“点。
”曰:“如何则为祥为瑞也?
乃颂曰:“雪覆芦花欲暮天,谢家人不在渔船。
白牛放却无寻处,空把山童赠铁鞭。
”一日游山,四顾瞿瞿,悠然神远。
久之,谓侍者曰:“何日复来于此?
侍者哀乞遗偈,曰:“平生唯患语之多矣。
”翌辰,出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北首而逝,塔于寺之西坞,追谥“明觉”。
尝同于秘丞赋瀑泉:“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
色应怜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
灵槎如可放,天际问归程。
”《雪窦漫兴》:“春山乱叠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日暮东涧》:“极目生晚照,幽情春兰芷。
白蘋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送僧下雪窦》:“云衣轻拂下层峦,桂生风触袖寒。
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人看。
”《寄大平瑞》:“千朵危峰杳霭间,石房长带瀑声寒。
鸟啼花发寻常事,松木青青雪里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言法华北宋 ? — 1048年11月23日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初见之于景德寺
七俱胝院。
梵相奇古。
直视不瞬。
口吻衮衮。
不可识。
相传言。
诵法华经。
故以为名。
时独语笑。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手画空。
伫立良久。
从屠沽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对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问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
有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
以待皇嗣之生。
退居藩服。
不然。
典宿卫尹京邑。
以系天下之望。
并州通判司马光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一留中。
二付中书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翌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 上道衣凝立。
以待。
俄驰奏。
言法华
自右掖门径趍。
将至𥨊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有顷至。
辄升御榻。
跏趺而坐。
受供讫。
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
嗣息有无。
法华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 英宗登极。
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
将化谓人曰。
我从无量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语毕右胁而寂。
赞曰。
如来世尊曰。
灭度后。
敕诸菩萨。
及阿罗汉。
应身生彼。
末法之中。
作种种形。
度诸轮转。
或作沙门
白衣居士
人王宰官。
童男童女。
如是乃至淫女寡妇。
奸偷屠贩。
与其同事。
称赞佛乘。
令其身心。
三摩地
终不自言。
我真菩萨。
真阿罗汉。
泄佛密因。
轻言末学。
唯除命终。
阴有遗付。
言法华临终乃曰。
我从无量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是也。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梵相奇古。
语言无忌。
出没不测。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指画空。
伫立良久。
与屠沽者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时至景德寺七俱胝院。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答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问。
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有。
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
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
使摄储贰
以待皇储之生。
并州通判司马光
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翼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上道衣凝立以待。
俄驰奏言。
法华自右掖门径趋。
将至寝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辄升御榻趺坐。
受供讫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嗣息有无。
师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英宗登极。
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吕申公蒙正政府日。
焚疏请师斋。
师至坐堂上。
公将出。
念当拜不当拜。
师大呼曰。
老子
快出来。
拜亦得。
不拜亦得。
吕大惊。
遽出拜之。
斋毕。
问未来休咎。
师索笔书亳州二字。
及后罢相知亳州始悟。
天衣怀公
景德时
与师遇。
怀背曰。
临济德山去。
怀因奋而游禅。
遂大振云门之道。
儿孙珠走而玉跃。
师言于是乎验。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
谓人曰。
我从无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言毕右胁而寂。
或作寿春许氏子。
弱冠游东都。
得度于俱胝院。
留讲肆之久。
一日读云门录。
忽契悟。
遂获感通焉。
河南志曰。
志言
姓许氏
自寿春来。
东京景德寺
为人卜休咎。
书纸挥翰甚疾。
字体遒劲。
初不可晓。
后多验。
有具斋荐鲙者。
则并食之。
临流而吐。
化为小鲜。
群泳而去。
海客遇风且没。
操絙引舶而济。
客至都下
志言谓客曰。
非我汝奈何。
客犹记其貌。
真引舟者也。
后卒。
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
榜曰显化禅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羲寂唐末宋初 919 — 9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87 【介绍】: 名或作义寂
僧。
温州永嘉人字常照俗姓胡
幼年出家,初入开元伽蓝,后往天台山研寻止观。
天台宗智者大师教迹,经安史之乱、会昌法难,焚毁殆尽。
嘱人从日本国购取教典。
由是博闻多识,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经。
许王钱氏在浙时累请开演,赐号净光大师并紫方袍。
后兴螺溪道场,四方僧侣云集学法。
天台智者一脉,六代传法湛然之后,二百余岁,赖其中兴,后人尊为天台宗十五祖。
有《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常照
姓胡氏
温之永嘉人
方在娠。
母顿厌荤血。
及娩。
蒙紫胞。
堕蓐不呱泣。
成童竟辞俗。
开元寺息慈师授法华经期月能暗诵。
耆宿叹美之。
既登具戒。
复往读南山律于会稽
乃造天台
研究止观。
先是智者遗文。
远则安史兵残。
近则会昌焚毁。
零编断简。
教迹几熄。
尝于金华古藏中。
得净名疏因复有意于鸠集。
以全其旧。
时通玄韶公以禅学为两浙忠懿王钱氏师。
一日偶阅永嘉真觉集。
有曰。
同居四住。
此处为齐。
忠懿问。
此何等语。
韶答以为教家语。
吾禅者不知也。
且使召问其义。
至。
因得以前意。
请于忠懿而为遣使。
弊于海国。
以致其书焉。
天台一宗至于今赖之。
太平兴国五年
诏天下僧尼。
试经业。
引弟子。
螺溪趋州治试。
且先安置于州治之寺楼上。
楼迫大山。
夜梦刹柱陷入地。
独心恶之。
且雨甚亟。
迁处西偏。
而山颓楼压矣。
海门灵石
昔智者冬居道场也。
地属黄岩
众请乘舟泛海。
讲金光明流水长者品。
放生。
以为常法。
寺像为一新。
上闻诏遣高品卫绍钦
入山重建寿昌寺
为所在官僚授菩萨戒。
雍熙初
又授戒于永安县光明寺
会尊像隳弛。
偶于腹中。
唐咸通六年
沙门希皎。
所发愿辞。
观者知于有宿契。
四年赴临海缙云永嘉东阳诸邑请。
九月至自缙云
十月寝疾千寺之方丈。
十一月四日
垂诫嘱后事。
奄尔而化。
寿六十九。
腊五十。
尝寓四明育王寺
梦登国清上方。
有宝庄严幢座在焉。
题曰。
文殊台。
前限拒马不可入。
俄而观音菩萨。
手却拒马。
从中出接。
顿觉己与菩萨身合。
自是胜气日增。
而进于才辩矣。
法华光明净名梵网等经。
止观金錍等论。
法界还源等观。
玄义禅源永嘉集等。
各数遍。
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
各数卷。
释义寂
字常照
姓胡氏
温州永嘉人也。
母妊娠公白不喜荤血。
生乃首蒙紫帽而诞焉。
幼启二亲坚求去俗。
旋入开元伽蓝。
师授法华经期月而彻。
寺之耆老称叹希有。
受具已往会稽南山钞。
既通律义。
乃造天台山研寻止观。
其所易解犹河南一遍照也。
先是智者教迹远则安史兵残。
近则会昌焚毁。
零编断简本折枝摧。
传者何凭。
端正甚学。
思鸠集也。
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而已。
后款告韶禅师
嘱人泛舟于日本国购获仅足。
由是博闻多识。
宗学者几握半珠为家宝欤。
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训。
许王钱氏在两浙日。
累请开演。
私署净光大师并紫方袍。
辞让不却受而不称。
及兴螺溪道场。
四方学侣雾拥云屯。
太平兴国五年朝廷条贯缁伍经业。
从山入州治寺。
东楼安置。
楼近大山。
夜梦刹柱陷没于地。
意颇恶之。
自徙于西偏僧房。
其夜春雨甚山崩楼圮。
人咸谓先见同修报得之眼焉。
因受黄岩邑人请。
乘舟泛江放生讲流水长者品。
至海门灵石
是智者冬居道场也。
劝人修寺塑像。
入缘者繁沓。
今上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也。
诸官同命受菩萨戒。
雍熙初永安县请于光明寺受戒。
古殿像隳腹中获发愿辞。
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施戒。
劝七乡人装塑尊像。
愿舍报为男子。
童真出家常布褐传法利乐众生云。
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
四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
九月至自太末
十月寝疾本院方丈。
十一月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
祭奠应缘俗礼者非吾弟子也。
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
享年六十九。
法腊五十矣。
四方传法弟子见星而舍者数百人。
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二十许座。
光明净名梵网等经。
止观金[镙-糸+拱]等论。
法界还源等观禅源永嘉集各数遍。
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数卷。
自智者捐世。
六代传法湛然师之后。
二百馀龄受遗寄。
最克负荷。
其如炎蒸讲贯而无汗之沾洽。
曾不久听而胜解佛乘。
每一谈扬则摐金玉应召羽商和。
彼九旬说妙相去几何。
又尝寓四明育王寺
梦登国清寺
上方有宝庄严幢座。
题曰文殊台。
设枑梐阑隔。
求入无由。
俄睹观音菩萨从堂徐出以手攘却行马低迂相接。
斯须觉已与观音身泯合不分。
因而惊寤。
自是之来乐说无尽矣。
或曰。
入普门智乘利物悲。
上合佛觉證无上故。
下合众生凡同体故。
开则群灵混成一法。
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
是以讲谈也。
施戒也。
自瓯越之乡迨三天子障。
民多咈戾俗尚畋猎受寂之训也咸食椹革音。
说法之功所谓善建
由是堂室间可见者。
澄彧
曰宝翔。
义通
及乎台之民庶曾受戒法迎真相。
来州开元寺祭飨。
皆缟素哀泣。
天为之变惨。
其慈摄之所感。
知州郑公元龟为诗悲悼焉。
论曰。
玄默垂文圣人俯察。
河雒之流有告。
图书之法作程。
禹受斯符乃为经纬。
本六十馀字。
训第表明号洪范。
以开章得彝伦而逌叙帝王之法粲然可观。
祖述之家翕尔宗此。
我之佛道可弗耶。
教自西传若龟马之文乍辩。
声由此盛如商之美惟扬。
及其讲训相资签笺互出。
因分异辙各竞颛门。
施巧智之莫京。
致慧心之悬合。
宜乎。
得正信者必开正眼。
见正道者必事正修。
倒本前因则以决择为主。
原夫能诠之教喻图书也。
所诠之理喻训第也。
经容纬入。
纬变经存。
令表显之名言从体义之相杂。
唯识佥推于护法成即司南
婆沙奄有于馀师说同衍字。
良以各迷己见皆未极成。
正不正之说恢张。
玄又玄之谈崛起。
大抵无名相法作名相说。
非如色法影质易寻。
名色交加喜生迷竞。
又以言存一意义止一途。
随情取舍之时未为允当。
随转理门之处盖涉无文。
加复教有弛张意关详略。
讨寻者非英明而莫悟。
承领者非行位而那知。
在人亡书以教为折中。
故论中以四种徵理。
理则难隐。
一观待。
二作用。
三法尔。
四證成。
用斯道理义岂惑乎。
譬如甲氏背人而去。
有二三子相问曰。
彼去者谁耶。
一云乙也。
一云丙也。
此俱未是。
彼有识人云甲也。
回面视之是甲非乙。
由其不识遂有多名。
识者一呼应声而至。
亲得自体不涉异缘。
故曰精义无二也。
因义生解解必虚
除其执情令生正解断其迷执。
执情断故所执便遣。
既能生解则断障。
二重断染。
依他清净。
依他圆成。
故得二胜果焉。
不然者认相似法堕恶取空。
曳曲木于稠林。
泛胶舟于苦海。
又不可胜道也。
瑜伽论中契经体有二。
一文二义。
文是所依。
义是能依。
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也。
夫以能化之教已翻。
所诠之理难悟。
苟非宿慧安喻经心。
宿慧当多世之熏方能生起。
经心乃大雄之
岂易寻求。
谚所谓老见事长。
佛已三祇之扬历。
多言或中。
法从诸圣之同宣。
岂得以夏虫共论其凌澌。
井鱼互谈其渤澥。
此诚不可也。
必须近佛菩萨。
善慧法师四无碍居游戏之中。
八辩音演自他之利。
秖如天亲大士。
将世尊之一言。
道圆宗成诸法之五位。
如龙带涓滴而起为雨望苗稼而施。
又同命包作纬于春秋凿度为资于大易。
此皆善其变能其揣摩。
以利根而教钝根。
以正见而诱邪见。
都称为摩诃般特伽也。
西域蒲塞冶家子以为裘。
此方俊才鬻乳人而加水。
成裘则易。
以日见而留心。
免水则难以传来而隔手。
昔以讲人论法造疏寻宗。
用成实法数之名。
补大乘阙员之义。
其有解法名目随人见知
未融六释之端。
何暇三隅之反。
至若黎邪是报非报化人有心无心。
和合怖数之徒。
闻熏灭不灭等。
百有馀科。
并三藏四含之盘根。
大小两宗之钤键。
先贤之所不决。
令哲之所共疑。
但谓阙如所知成障。
及乎奘师西复梵本东传。
富瑜伽之宝林开唯识之渊府。
摩诃衍足杀三摩明。
名数均著作之家。
立破定是非之量。
深山大泽必生龙蛇。
有大乘基为其高足。
不缘宿习多见生知。
谓之义天。
则明星有烂。
谓之理窟。
则善闭无关。
堂堂合周髀之仪。
轧轧应昆崙之轴。
有经皆讲。
无疏不成。
权奇百本之名。
控压四人之圣。
复次光也宝也测乎沼乎。
章句之学颇长。
释签之理何富。
世茂珠林迈编图纪璟附量度于鲸海。
尚缀文荣于玉华。
究三论极乎瑗康。
穷方等归乎楷景。
观公撰集华严命章。
解相入之连环。
且无难色。
绝行之断阁。
故立易功。
法藏从性海而游。
智升自名流而出。
伟欤。
一行所作神。
实僧相之法王
乃人形之菩萨。
忠氤琳甫贲秀诜
俱参译判经。
尽开荒辟土。
于烁宗密
美乎湛然
悟达全才彻公令范。
可以副人之求备哉。
馀诸上士擅美殊方。
落落英翘互有长短。
矧以佛之说经。
申经者论。
经由论显。
论待疏通。
疏总义章
义从师述。
况以隔罗縠者见犹未尽。
大遍知者知方得全。
射侯之矢易疏。
诊脉之求难中。
若非亲證亲说得自体之分明。
载驱戴驰妄他求之晻暧。
如摄异门。
分差别之相难知。
故智论中。
灭度后所有撰集者皆为论藏摄也俱作导师指迷人之归路。
悉衔明烛照暗室之绩工。
动戒足以行之入定门而安矣。
盖缠克断智慧成功。
咸从。
生死之河尽度涅槃之岸。
此始可与言从闻且思思至而修證大圆寂者。
过此以往未知执名滞义。
问欲何为。
故曰。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既有所用则舍筌蹄而直造佛地。
此则深于其道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承古北宋
禅师名承古
西州人
传失其氏。
少为书生。
博学有声。
及壮。
以乡选至礼部。
议论不合。
有司怒裂其冠。
从山水中来。
潭州丫山
见敬玄禅师
断发从之游。
已而又谒南岳雅禅师
洞山之子。
知见甚高。
容以入室。
后游庐山
经欧峰。
宏觉塔院闲寂。
求居之。
清规凛然。
过者肃恭。
时丛林号塔主。
初说法于芝山
嗣云门。
景祐初
范文正公仲淹守饶。
四年十月
迎以住荐福示众曰。
众生久流转者。
为不明自己。
欲出苦源。
但明取。
自己者。
有空劫时自己。
有今时日用自己。
空劫自己是根蒂。
今时日用自己是枝叶。
又曰。
一夏将末。
空劫已前事。
还得相应也未。
若未得相应。
争奈永劫轮回有何。
什么心情。
学佛法。
广求知解。
风吹入生死海。
若是知解。
诸人过去生中。
总曾学来。
多知多解。
说得慧辩过人。
机锋迅疾。
只是心不息。
与空劫已前事。
不相应。
因兹恶道轮回。
动经尘劫。
不复人身。
如今生出头来。
得个人身。
在袈裟之下。
依前广求知解。
不能息心。
未免六趣轮回。
何不歇心去。
如痴如迷去。
不语五七年去。
已后佛也不奈汝何。
德云。
一句语之中。
须得具三玄。
故知。
此三玄法门。
是佛知见。
诸佛以此法门。
度脱法界众生。
皆令成佛。
今人却言。
三玄是临济门风。
误矣。
汾州偈曰。
三玄三要事难分。
注曰。
此句总颂三玄也。
下三句别列三玄也。
得意忘言道易亲。
注曰。
(或作意)中也。
一句明明该万象。
注曰。
此体中
重阳九日菊花新。
注曰。
此句中也。
僧问。
三玄三要之名。
愿为各各标出。
曰。
三玄者一体中
二句中
三玄中
此三玄门。
是佛祖正见。
学道人。
但随入得一
已具正见。
入得诸佛阃域。
僧问。
依何圣教参。
详悟得体中
曰。
肇法师云。
会万物为自己者。
其唯圣人乎。
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又曰。
诸法所生。
唯心所现。
一切世间因果。
世界微尘。
因心成体。
六祖云。
汝等诸人。
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外无一法而能建立。
皆是自心。
生万种法。
又云。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如此等。
方是正见。
才缺纤毫。
即成邪见。
便有剩法。
不了唯心。
僧又问。
如何等语句。
及时节因缘。
是体中
曰。
佛以手指地曰。
此处宜建梵刹。
天帝释将一茎草。
插其处曰。
建梵刹竟。
佛乃微笑。
水潦被马祖一踏踏倒。
起曰万象森罗。
百千妙义。
只向一毫上。
便识得根源。
僧问赵州
如何是学人自己。
州对曰。
山河大地。
此等所谓合头语。
直明体中
正是泼恶水。
自无出身之路。
所以云门诫曰。
大凡下语如当门剑。
一句之下。
须有出身之路。
若不如是。
死在句下。
南院云。
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
不具啐啄同时用。
僧进曰。
有何言句。
明出身之路。
曰。
杏山问石室。
曾到五台不。
对曰曾到。
曰见文殊不。
对曰见。
又问文殊。
向汝道什么
对曰。
道和尚父母。
抛在荒草里。
僧问甘泉。
维摩以手。
掷三千大千世界于他方。
意旨如何。
答曰。
填沟塞壑。
僧曰。
一句尽时如何。
答曰。
百杂碎。
云门问僧。
甚处来。
南岳来。
又问。
让和尚为甚入洞庭湖里。
僧无对。
云门代云。
谢和尚降尊就卑。
此等语。
虽赴来机。
亦自有出身之路。
要且未得脱洒洁净。
更须知有句中
僧曰。
既悟体中
凡有言句。
事理俱备。
何须句中
曰。
体中临机须看。
时节分宾主。
又认法身法性
能卷舒万象。
纵夺圣凡。
被此解见所缠。
不得脱洒。
所以须明句中
若明得。
谓之透脱一路。
向上关捩。
又谓之本分事。
祗对更不答话。
僧曰。
何等语句是句中
曰。
比丘问佛。
说甚法。
佛云。
说定法又问。
明日说甚法。
佛云。
不定法。
曰今日为甚定。
明日为甚不定。
佛曰。
今日定。
明日不定。
僧问思和尚
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曰。
庐陵米作么价。
又僧问赵州
闻和尚亲见南泉来。
是否。
答曰。
镇州出大萝卜头。
又问云门。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
答曰。
糊饼。
如何是向上关捩。
东山西岭青。
又问洞山
如何是佛。
答曰麻三斤。
若于此等言句中。
悟入一句。
一切总通。
所以体中见解。
一时净尽。
从此已后。
总无佛法知见。
便能与人去钉楔。
脱笼头。
更不依倚一物。
然但脱得知见见解。
犹在于生死。
不得自在。
何以故。
为未悟道故。
于他分上。
所有言句。
谓之不答话。
今世以此为极则。
天下大行。
祖风歇灭。
为有言句在。
若要不涉言句。
须明玄中
僧曰。
何等语句。
时节因缘。
是玄中
曰。
如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
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
外道曰。
世尊大慈大悲。
开我迷云令我得入。
又僧问马大师
离四句。
绝百非。
请师直指西来意。
答曰。
我今日无心情。
但问取智藏
僧问
曰。
我今日头痛。
问取海兄。
又问海。
海曰。
我到遮里却不会。
临济黄檗
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三问三被打。
此等因缘。
方便门中。
以为玄极。
唯悟者方知。
若望上祖初宗。
即未可也。
僧曰。
三玄须得一时圆备。
有何过。
曰。
但得体中
未了句中
此人常有佛法知见。
所出言语。
一一要合三乘。
对答句中。
须依时节。
理事
分宾主。
方谓之圆。
不然。
谓之偏枯。
此人以不忘知见。
故道眼未明。
如眼中有金屑。
须更悟句中
乃可也。
若但悟句中
即透得法身。
然返为此知见奴使。
并无实行。
有憎爱人我。
以心外有境。
未明体中也。
云门临济下儿孙。
多如此。
凡学道人。
纵悟得一种门。
又须明取玄中
方能不坐在脱洒路上。
始得平稳。
脚踏实地。
僧曰。
既云于祖佛言句。
棒喝中学。
何故有尽善不尽善者。
曰。
一切言句棒喝。
以悟为则。
但学者下劣不悟道。
但得知见。
是学成非悟也。
所以认言句作无事。
作点语。
作纵语。
作夺语。
作照作用。
作同时不同时语。
此皆邪师过谬。
非众生咎。
学者本意。
只欲悟道见性。
为其师不达道。
祇将知见教渠。
故曰我眼本正。
因师故邪。
僧曰。
师论三玄法门。
名既有三。
法门亦有三。
而语句各各不同。
如何又言。
一句之中。
须具三玄三要。
曰。
空空法界。
本自无为。
随缘应现。
无所不为。
所以虚空世界。
万象森罗。
四时阴阳。
否泰八节。
草木荣枯。
人天七趣。
圣贤诸佛。
五教三乘。
外道典籍。
世出世间。
皆从此出。
故云。
无不从此法界流。
究竟还归此法界。
经云。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
楞严曰。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维摩曰。
或为日月天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时作火风。
李长者云。
于法界海之智水。
示作鱼龙。
处涅槃之大宅。
现阴阳而化物。
真觉云。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三祖云。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故曰。
万法本无。
揽真成立。
真性无量。
理不可分。
故知。
无边法界之理。
全体遍在。
一法一尘之中。
华严曰。
法性遍在一切处。
一切众生及国土。
三世悉在无有馀。
亦无形相而可得。
到此境者。
一法一尘。
一色一声。
皆具周遍含容四义。
理性无边。
事相无边。
参而不杂。
混而不一。
何疑一语之中不具三玄三要耶。
僧又进曰。
人何故须要。
一语之中。
具三玄三要。
其意安在哉。
曰。
盖缘三世诸佛。
所有言句教法。
出自体中
三世祖师。
所有言句并教法。
出自句中
十方三世佛之与祖。
所有心法。
出自玄中
故祖道门中。
没量大人。
容易领解。
且如亲见云门尊宿。
具大声价。
如德山密。
洞山初
智门宽。
巴陵鉴。
只悟得言教。
要且未悟道见性。
何以知之。
如僧问巴陵
提婆宗。
答曰银碗里盛雪。
吹毛剑
答曰珊瑚枝枝撑著月。
问佛教祖意是同别。
答曰。
鸡寒上树。
鸭寒下水。
云我此三转语。
足报云门恩了也。
更不为作忌斋。
大众。
云门
此事若在言句。
一大藏教。
岂无言句。
岂可以三转语。
便报师恩乎。
临终写偈。
辞众曰。
天地本同根。
鸟飞空无迹。
雪伴老僧行。
须弥撼金锡。
乙酉冬至四。
灵光一点赤。
珍重会中人。
般若波罗蜜。
赞曰。
说法有三失。
其一判三玄三要。
沙所立三句。
其二罪巴陵三语。
不识活句。
其三分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
何谓三玄三要。
沙所立三句耶。
曰。
所言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要者。
临济所立之宗也。
百丈黄檗
但名大机大用。
在岩头雪峰
但名陷虎却物。
譬如火聚。
触之为烧。
背之非火。
谓非是临济门风。
则必有据。
而言有据。
何不明书。
以绝学者之疑。
不然则是臆说。
肆为臆说。
则非天下之达道也。
见立三玄。
则分以为体中。
为句中。
为玄中。
至言三要则独不分辩乎。
方讥呵学者。
溺于知见。
不能悟道。
及释一句之中。
具三要。
则反引金刚首楞严维摩等义。
證成曰。
性理无边。
事相无边。
参而不杂。
混而不一。
何疑一语之中。
不具三玄三要。
夫叙理叙事。
岂非知见乎。
且教乘既具此意。
则安用复立宗门。
以气盖人
则毁教乘为知见。
自宗不通。
则又引知见。
以为證。
此一失也。
何谓罪巴陵三语。
不识活句耶。
巴陵真得云门之旨。
夫语中有语。
名为死句。
语中无语。
名为活句。
使问提婆宗。
答曰外道是。
吹毛剑
答曰利刃是。
问祖教同异。
答曰不同。
则鉴作死语。
堕言句中。
今观所答三语。
谓之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皆赴来机活句也。
非毁之过矣。
二失也。
何谓分二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耶。
曰世尊偈曰。
陀那微细识。
习气如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以第八识。
言其为真也耶。
则虑迷无自性。
言其非真也耶。
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我常不开演。
立言之难也。
为阿难指示。
即妄即真之旨。
但曰二种错乱修习。
一者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二者识精圆明。
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
然犹不欲间隔其辞。
虑于一法中。
生二解故。
创建两种自己。
疑误后学三失也。
荐福承古
西州人
不知谁氏子。
少为书生。
博学有声。
及壮。
以乡选至礼部。
议论不合。
有司怒裂其冠。
从山水中来。
潭州了山。
见敬玄禅师断发。
从之游。
已谒南岳雅公。
洞山子。
知见甚高。
容以入室。
后游庐山
经欧峰。
宏觉塔院闲寂。
求居之。
清规凛然。
过者肃恭。
时丛林号塔主。
初说法于芝山
嗣云门。
景祐初
范文正公仲淹守饶。
迎住荐福
示众曰。
夫出家者。
为无为法。
无为法中。
无利益无功德。
近来出家人。
贪著福慧。
道全乖。
若为福慧。
须至明心。
若要达道。
无汝用心处。
所以常劝诸人。
莫学佛法。
但自休心。
利根者。
画时解脱。
钝根者。
或三五年。
远不过十年。
若不悟去。
老僧与汝。
堕拔舌地狱。
系曰。
师去云门近百年。
览语而悟。
遂嗣之不疑。
时云门子孙方盛。
无敢异词者。
盖所得真耳。
不知传灯何以不录师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务本北宋 998 — 1080年三月八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务本,未知何许人,亦不详其氏族。
出家时年二十四,后得法于琅琊觉禅师
其弟子十有一人,居第二。
开悟甚早,福慧兼修,有无并鬯。
宋仁宗时,诏主当阳玉泉寺
庆历八年荆门军守谢公,翩然来游,谓:“如此名胜,昔贤留题,当复不鲜。
因录唐人自曲江至齐已,得诗八篇,谢公鑴之石,立于蒙惠之侧。
嘉祐六年,命契宁等募造铁塔,高七丈,为级十有三,重百二十万两,逾年而成,其发愿词曰:“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愿力深弘,故寿诸金石,永垂不朽。
每说法,学侣万指,有文宣、可忠、知忍、知藏、慧远宗道、怀远、怀静诸子辅翊法化,首出当机,皆一时禅望,有声铮铮,故玉泉宗风冠于三楚
邑令左侯为请于朝,锡号悟空,并赐紫衣。
元丰三年三月八日示寂,寿八十三,腊五十九,玉泉四十年,寂之日集众为说法要,曰:“平日横说竖说,东喝西喝,有时扬眉眴目,有时鼓掌擎拳,祇为诸人不察,微露锋芒,若逐色寻声,白云万里。
”又举“荆州白马寺照禅师常云‘快活!
快活!
’及临灭时便叫‘苦!
苦!
’且云‘阎罗王来取我也!
院主问曰: ‘和尚当日被节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若是?
’照举枕子曰:‘汝当日是?
如今是?
院主无对,照便入灭。
今我临灭度时,汝等看是快活?
是苦苦?
”众无语,遂泊然坐化,塔于罗汉山麓。
宣宗说兼通,教禅双彻,陆沈众中,人莫之识。
嘉祐间玉泉务本崇以殊礼,使之领众,导扬法旨,学者宗之。
可忠者,安州大安山住持也,禅思莹澈,教眼尤精,闻玉泉道声鬯楙,欲一窥真际,振锡来游,务本以“最乐堂”处之,遂终老焉。
务本既寂,付法于齐月。
宋崇宁时,改玉泉护国寺,以加封关壮缪为“崇宁护国真君”,乃改寺额,故《续传镫或称护国
齐月上堂,僧问:“壁立千仞,水泄不通,还许学人请益也无?
”齐月曰:“正令已行。
”乃曰:“穷外无方,究非内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分明向你诸人,佛性精魂总不是。
”齐月既老,传席于其徒慧,耀续传薪,禅风倏馥。
僧问:“有物先天地,无心本寂寥。
未审是何物?
”慧曰:“一铤墨。
”曰:“恁么,则耀古腾今去也!
”慧曰:“作甚么生是耀古腾今的?
”僧喝,亦喝。
上堂:“好个时节,谁肯承当?
苟或无人,不如惜取。
”良久曰:“弹雀夜明珠。
”盖是时,荆门玉泉导师相继演化诸方,正未艾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讷南宋 ? — 1157年11月26日
智讷
姓夏氏
秀之崇德人
母。
梦一妇人著黄衣。
寘一儿盆中。
举而授之。
因娠。
生而颖秀。
甫四岁。
事其兄慈相上人道孜。
十四得度。
器质不凡。
追营香火。
练习戒律。
已如成人。
久之悟。
叹曰。
吾修无上道。
而求之文句中。
是刻舟也。
即舍去。
学禅于桐川之天宁。
一日度涧。
有文书出流水中。
揽取视之。
乃心经也。
读之。
五蕴皆空。
恍然若有契于心者。
姑苏瑞光。
净照信公。
公一见喜曰。
宿世沙门也。
未几。
净炤徙住真州长芦
会学去来。
率数百人。
师学成行尊。
齿其高第。
淮人敬爱之曰。
有如讷公
而不坐道场。
可乎。
延住天宁禅寺
妙空大师
仪真当二江三吴舟车之会。
檀施大集。
鼎新一刹。
几至万础。
建炎初
灵隐
慈圣献皇后
车驾临幸。
诏师升坐说法。
赐号佛海
明年。
金人陷钱塘
师被执。
大酋解师缚。
置一榻尊事之。
比去。
饬十骑送还。
咸安王韩世忠
表请平江灵岩
为功德院荐先福。
命师主之。
已去复留。
凡五更住持。
前后二十馀年。
最后被诏住径山
绍兴二十七年
师持钵诣秀州华亭
县人朱飞卿者。
闻师名。
具蒲馔卜日。
驰书以请。
师以十一月二十六日
至其家。
据坐说法。
缁素咸会。
有僧出膜拜。
问生死根本。
师酬对语未卒。
举拂扣床。
一击而逝。
道俗奔赴。
空巷相登。
赞叹作礼。
如佛灭度
其徒具舟载归山中。
则已有治命矣。
七日而敛。
举体如生。
葬于寺之白云庵
寿八十。
僧腊六十七。
师仪状奇庞。
容止端默。
虽行出世间法。
而以营塔庙修斋供作佛事。
金帛之施。
岁一出之。
橐中无[酉-二+干]蓄。
在仪真时。
州民王氏妇病没。
后配孟氏又病。
一日其姑诵经佛室中。
闻扣壁声。
问之。
曰王氏也。
我有遗橐簪珥之属。
尽归孟氏。
可斥卖一二。
请天宁讷公说法。
使我解脱。
舍汝家而去。
孟氏亦复无恙。
家人即日驰告师。
师至王氏。
凭附一女子立师侧。
说法竟。
欢踊跃跪谢。
后数日。
现梦曰。
我已则受后身矣。
而孟氏病良已徐。
师书其事为记。
灵岩时。
平江大姓胡氏。
设大斋。
耆宿皆会。
前一夕。
梦人告曰。
诘朝
有骑赤马衣黄褐而至者。
辟支佛也。
黎明物色求之。
而师裘马如梦。
胡氏举室迎拜。
一坐尽惊。
灵岩寺
据绝顶。
而井饮不给。
盖数百年矣。
师择地庀工。
伐石凿井。
出泉清甘。
人不病汲。
今号佛海泉云。
仪真天宁僧伽一塔。
高数百尺。
并大轮藏壮丽。
甲于淮海。
皆师所为。
孙尚书觌
过而叹曰。
公材智不下澄。
观时方多故。
而隐于浮屠中。
可惜也。
其后五住灵岩
筑一室于方丈西偏。
孙登访。
题曰五至。
留诗而别。
暨师没。
复铭其塔。
致哀慕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